老虎頂子
東豐縣大陽鎮有座大山,名叫老虎頂子。提起老虎頂子,還和老虎有挺大的關系呢。
小時候聽我的姥爺講:家北面那座大山,因為山頂上青石砬子多,人們就管它叫青石山。后來出現了兩只吊睛白額的老虎,它們不管黑天白日,總在青石砬子頂上趴著,一見行人,就跑下山來攔路傷人。暴事傳百里,這里老虎害人的事像插上翅膀一樣,很快飛進五梁十八溝,從此人們就把青石山稱做老虎頂子。
提起這老虎頂子,本沒有白云山高,可這座山下蒿草茂密,山腰古樹參天,山頂怪石矗立。常言道:山大野牲口多。但自從這里有了老虎,獐狍犴鹿聞聲遠逃了。村里小孩子采菜摘果不敢往這山爬,大人們尋藥打獵也不敢往這里鉆了。只有后山那些屯子里的人來山前辦事,或山前堡子里的人想到山后串親家,遇有急事才硬著頭皮壯著膽,攀著小道,穿過老林子,翻過青石砬子跑一趟。
卻說五月里的一天,從這青石山背面上來了三個置地的老百姓。他們準備買六方地,每人錢褡子里背兩塊金元寶。三個人邊走邊閑談著,不覺爬上山頂,忽聽得一聲吼叫,震得耳鳴山谷響,嚇得毛發倒豎,渾身顫抖,幾乎癱軟在地上。說時遲那時快,就見從青石砬子跳下兩只老虎。這兩只老虎一大一小,大的如黃牛,小的像大牛犢子。它們一前一后,箭打的一般,帶著冷風寒氣,張開血盆大口,惡狠狠地向這三人追趕過來。不大工夫,這三個人就被這母虎領著的小虎撕扯得血肉模糊,肢離肉碎。這兩只兇殘的野獸,飽餐一頓后,只扔下死者的六塊元寶和衣物,連吃剩下那死者的兩只大腿和一只胳膊,也叼回青石砬子,留著下頓充饑解饞去了。就這樣接二連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又有幾伙前來買地的人,無一幸免。這樣一來,誰還有膽量過山去置地呢。
這消息很快傳到“打地”官吏的耳朵里,他們一看山后買地人的元寶一塊也沒撈到手,心里急得火燒火燎,忙派出雇來的兩個侍衛炮手,限他們三天內捕獲或打死青石砬子上的兩條吃人的惡虎。最后說:做好了本官有獎,超期當以重罰。
這兩個炮手是親兄弟:大炮手叫李大炮,二的叫李二炮。
第二天一早,李家兄弟吃飽喝足,擦好槍筒,帶足彈藥,商量妥打虎的步驟和方法,就直奔青石山而來。
他們剛剛爬上山腰,忽聽老虎吼聲震動山谷,還沒等他們哥倆喘勻氣,就看見一大一小兩只老虎狂奔沖下山崖來。
李大炮本是身經百獵的名手:關東打過熊,關里擒過豹,死在他槍口的飛禽走獸,加在一堆,就是三十三個人搬運也得抬上九十九天啊。這個人長得濃眉大眼.膀闊腰圓,往山岡一站,趕上個黑鐵塔,說話甕聲甕氣。他不光膽大包天,還槍響見物。二炮手常向人們夸獎他大哥說:“不是吹大牛,我大哥那槍法呀,準著吶!單說打它的黑眼仁,準打不著白眼珠。”且說李大炮眼見那大老虎離他們只有幾十丈遠了,連張牙舞爪的兇樣,都看得真真切切,他仍是那么沉著從容,神態冷靜,對他弟弟二炮手說:“不要慌,往前面那只大虎腦門上王字中間打!”這二炮手不光槍法欠功夫,氣魄也不大,一見老虎離自己這么近,早嚇得心慌意亂了,急聲急氣地說:“快點,大哥!我不行--手發抖,眼睛冒金花,你打吧!”大炮手心里想:二弟頭一次遇見虎,還是讓他借這個機會練練槍法。古語說得好:一輩子不出馬,還是個小駒。于是斬釘截鐵地說:“你打頭槍,我幫你補槍!”他催促地說:“憋口氣打!”二炮手拗不過哥哥,使足勁摟了火,只聽“當”的一聲響,趕忙睜開瞇縫的左眼,以為老虎準被自己打倒了,透過槍口飄散的硝煙,瞟見他射擊的那老虎,活蹦亂跳地往前撲來。二炮手傻了服,驚呼道:“哥--壞菜了!”
大炮手氣不長出,面不改色,真不愧是個飽經風霜的老獵手。他瞪圓右眼,端平長筒獵槍,穩穩當當地瞄著踩得飛沙走石的獵物,迅速扳動槍機。隨著火槍的巨響,眼見那中彈的老虎,冷丁來個前滾翻,然后挺著粗脖頸,不住地抖甩著柳罐大的虎頭,一股鮮紅的血液,從耳根后邊如噴泉般向綠草上濺去。再說緊追大虎后面的那只小虎,見此慘狀,嚇得立刻煞住前腳,圍著母虎打起轉轉來。二炮手忙說:“那個小虎崽子我包了它!”忙把槍管靠牢在一旁的柞樹干上,正要打那傷虎旁的小虎,忽聽天崩地裂般的一聲怒吼,那只已被打倒在地的母虎,從半尺多深的草里騰起一丈多高,居高臨下向獵手襲來。
大炮手見勢不妙,剛想順過槍筒,再打一槍,那頭受重傷的老虎的兩只前爪,早已抓住大炮手的腦袋瓜,一撓扯--活生生的大活人,被揪擰得腦漿進裂,變成碎糟糟的血豆腐了。你說這只老虎也真夠動作快,心狠力又大,把人頭抓個稀巴爛還覺得不夠勁,前腳略一著地,又急速掀起左胯照準大炮手前身往旁一蹬--大炮手的五臟六腑,全被它的利爪掏出來了。
二炮手眼巴巴地瞅著他的一奶同胞的兄長,連句話都來不及囑咐就斷氣了,哪還顧得放槍打那只小虎了,忙沒命地向身旁大柞樹上緊爬。誰想到那小老虎看它的媽媽對獵手進行報復后,終因槍傷后流血過多,打個撲拉,雙腿往后一抻也死在大炮手的尸首旁邊。它忽地暴跳如雷,狂嘯一聲,向爬到樹半腰的二炮手躥上來。也許它憂怒過盛,一連縱躍兩次,都差半尺來遠沒夠到二炮手。小老虎圍著大柞樹繞了三大圈,運足力氣,大吼一聲,兩條后腿從臥牛石上猛地彈跳起來。二炮手見此一招,早嚇得魂不附體,心想:大哥喲,我追你來了。在他閉眼待死之際,突然聽見當的一聲槍響--臂上挎著的火槍往后一頓,險些沒把他臂膀撕下來。他朝地下一瞧,哪里有什么救命恩人前來,糟糕了--那老虎準是回山搬兵去了。
這槍聲怎么回事呢?原來那陣,他裝上彈藥,因為緊張過度,驚慌失措,竟忘記扳槍機了。方才,那小老虎第三次雖然沒撲到二炮手,卻抓住了他挎在胳膊肘上的槍筒,就勢往下一拽,差點沒把槍和人一齊拖下地來。因樹枝掛走了火,才空響了一槍。大家都知道,老虎一向有三招不中大傷元氣的脾氣,又加這小老虎聽到樹上響起槍聲,它怎么還敢戀戰,只好扔下母虎逃之夭夭了。
“打地”官吏和鄉民們,聽見槍聲間隔著響了三次,又過了兩個多時辰,還不見獵手回來,紛紛進青石山來探望個究竟。
當他們收拾完大炮手和老虎的尸首后,末了從大柞樹上找到二炮手時,他的真魂早已嚇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他死定定地摟著大樹,呲著一口小芝麻牙,一句完整的話也吐不出來。直到人們爬上柞樹杈子,慢慢地把他摳進樹皮里的手指一個個拔出來,并再三勸告他:大老虎早已死了,小老虎也早跑沒影了。若不然就是再困再餓再冷,他也不敢回到地上來了。
大家在老虎傷人的地方,前前后后共尋揀到一十四塊金錁子,有的元寶也被虎牙啃得坑坑包包。若問一共死傷多少過往行人,那可是無從查考了。
從山上下來回屯后,“打地”官吏把十四塊元寶私藏起來,又假情假意地問二炮手有什么要求。二炮手說:“打死的這只老虎應當歸我們李家,因為這是我哥哥用命換來的;我還要高粱溝那幾方地,將來好養活嫂子和侄男侄女們。”不想喪盡天良的“打地”官吏,僅僅答應把高粱溝那五方地免費劃給李家,而那只死虎,他們早連夜差人送進京城進貢請賞去了。
二炮手把慘死的哥哥埋葬在高梁溝選好的墳塋地后,給嫂子和侄兒們蓋了房屋,后來自己也娶了妻子,生兒育女,居家過日子去了。
村民們為了紀念大炮手為民除害、舍生忘死打虎的英雄氣概,從此就把青石山改名叫“老虎頂子”了。
講述:周永才(74歲 龍頭水庫離休干部)
記錄:趙高山
時間:1984年8月采錄于龍頭水庫
【附錄】虎頂山
據說在大唐年間,一座大山下,有一人姓勤名匡,父母都在。勤匡幼年就和本村林將的女兒定親,專等長大結為夫妻。
勤匡十二歲就不肯讀書,好使槍弄棒,學得一身好武藝。一回他和伙伴一起來到山上打獵,走到山腰,看見一只黃斑老虎落在陷阱中,勤匡拉弓裝箭,就要射虎。這時,從樹后走出一住老人。拄杖上前道:“人說:‘人不害虎,虎不傷人。’況虎乃百獸之王,殺之,將必有禍也。何不高抬責手,救一生靈?”勤匡聞言醒悟,收箭跳阱,救出老虎。
由于勤匡不務正業,漸漸地一家三口食不飽腹。這時正趕上朝廷招兵,平定安史之亂。勤匡瞞過爹娘,充軍了去。他中途捎回信來,可嚇壞了他的父親。老婆道:“出了什么事,你嚇成這個樣子?”“說出來只怕急壞了你,匡兒充軍去啦!”“哎呀,我尋思啥事呢,明天捎個信叫他回來就得了唄!”“你個該死的,懂個屁!充軍四海為家,身無定居,往哪捎信兒?再說,此去刀槍無情,兇多吉少,萬一做了沙場之鬼,我們老兩口可咋活呀?”
光陰似箭,一晃三年過去,勤匡音信皆無。林將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兒。這一天,他來到勤家,說明欲將女兒另嫁他人。勤老頭說:“不肖之子,有誤令愛芳年。但事已到此,煩親家再等三年,若再不還,任憑親家安置。”林將一聽,可也在理,也就別無他言。
秋去冬盡,不覺又是三年。林將又去和親家商量,要女兒另嫁,可是小女說啥不從。林將無奈,忽然心生一計。
一天,林將從外地回采對女兒說:“孩兒,你知道勤匡為啥沒有音信,原來三年前他就死在疆場了。”女兒聞言,調轉身去,聲淚俱下。過些日子,林將又提女兒定親之事。女兒說:“爹把我從小許配給勤郎,一女不吃兩家飯。勤郎在兒是他的妻;勤郎死。兒是他的鬼,豈有再嫁他人之理?”林將說:“我兒不要這樣。爹只你一人,并無弟兄。你若嫁著個人,爹也有半身之托。況且沒過門的媳婦,守節也是虛名。”女兒拗爹不過,心生一計,對爹說:“爹爹主張,孩兒怎敢有違,只是一件,勤郎一死,就另嫁他人,于心不忍,容孩兒守節三年以盡夫妻之情,那時爹爹做主,孩子別無他怨。”
九年已到,勤匡還是不回。林將做主,將女兒嫁人。一天,一頂轎子抬到林家,娶親的人鼓樂喧天,林家女只得上轎,當轎子走到一段陡峭山路時,林家女沖轎而出,向崖下跳了下去。這一下可嚇壞了所有娶親的人。
卻說就在她將要落到崖底時,一只黃斑老虎攔腰接住,把她頂在頭頇,向山尖飛奔而去。這時,正好有一支朝廷的隊伍從山頂路過,老虎跑到一位將軍馬前,放下姑娘,長嘯一聲朝山下跑去。將軍看到虎把頂著的人放到他跟前,翻身下馬,扶起那人,一看,渾身無傷,只是面容憔悴。將軍叫一個士兵給她灌下湯藥,她慢慢地睜開眼睛。將軍細問來歷后高叫一聲:“我的娘子,你受苦了!”然后把她扶上馬,朝老虎去的方向拜了三拜,躍身上馬,隊伍繼續前進。
原來這位將軍就是勤匡。九年來,在疆場上屢立戰功,榮升帶兵將軍。那只黃斑老虎就是九年前他救過的那只虎。后來在這座山下傳頌著老虎不負恩的佳話。人們把這座山起名叫“救虎人山”,以后又改做“虎頂人山”,以后不知什么時候人們就叫它“虎頂山”了。
講述:賀文杰
記錄:李繼發
時間:1981年9月采錄于大陽鎮同興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