曉盈河
相傳,那還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。有一年夏天,不知是哪位大臣向乾隆皇帝呈上奏折,說什么用梅花鹿叼來的靈芝草配成藥酒,喝了以后可以延年益壽,長生不老。乾隆皇帝看完奏折,十分高興,便率領文武大臣到“盛京圍場”來狩獵,希望能獲得一頭嘴叼靈芝草的梅花鹿。
那鹿叼靈芝草是為了給病鹿治病的,人們輕易是看不見的,而叼在鹿嘴里的靈芝草更是罕見之物。
說來也巧.在大疙瘩(遼源市俗稱)境內,乾隆皇帝還真發現了一頭嘴叼靈芝草的梅花鹿.他帶領群臣揚鞭催馬,緊追不舍。梅花鹿朝大肚川境內跑去了。乾隆皇帝他們爬山越嶺,歷盡辛苦,眼看就要追上了。當追到曉盈河附近時,這頭鹿轉眼就不見了。乾隆皇帝很是氣惱.急忙命眾大臣沿河追尋,仍不見蹤影。時近中午,大家又饑又渴,累得再也跑不動了,下馬歇息。這時草叢中突然“撲愣愣——”一陣響聲,飛起一只形體非常大的老鷂鷹。把乾隆皇帝
嚇了一大跳,他抹了一把額頭上沁出來的汗水,嘴里喃喃地說:“好大個鷂鷹啊!”
他回頭問身后的大臣:“這條河叫什么名字?”乾隆皇帝用手指了指身旁的大河。
“回稟吾主。此河沒有名。”一個大臣趕忙跪在草地上說。
“那……就叫鷂鷹河吧!”乾隆皇帝微笑著說。
打那以后,這條不知名的小河就叫起“鷂鷹河”了(滿語是“阿蘭野”)。
據說,清朝末年,有一個姓張酌舉人,騎著一頭青色的毛驢,由他的大舅子王三爺陪伴著,來到大肚川境內勘測山川河流、地形地貌。他聽當地的百姓說這條河叫鷂鷹河,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,連聲說:“太俗氣,太俗氣,叫諧音‘繞盈河’吧!”。就這樣,他把“鷂鷹河”改成“繞盈河”,寫進了他的大肚川地形勘測圖。
在舊社會,每到夏秋之交的發水季節,繞盈河水經常泛濫成災,沖毀莊稼和農舍。后來天地變了,繞盈河兩岸人們對河道進行治理,沿岸植樹種草修堤架橋。從此,這一帶的人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,人們管繞盈河叫“曉盈河”。意思是生活開始有盈余啦!
講述:宋俊恒(工人)
記錄:昊強稼 王天毅
時間:1982年l0月采錄于東豐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