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鹿
傳說有家姓王的獵戶,一家四口人,老兩口領著兩個兒子,大兒子名叫守仁,小兒子叫守義,一家人靠打獵糊口。老兩口都已年過七旬,又加上老病復發,幾個月后相繼離開人世。從此哥倆提起祖傳獵槍,在這里生活著。老大守仁長得黑瘦,既勤勞,又勇敢,聰明伶俐平易近人。他的弟弟守義卻哪樣都好,就是懶,愛睡覺,不愿吃苦。有一次他倒在山坡上睡著了,守仁便背起獵槍,拿著繩子,領著獵狗到附近山下山上追尋狍子、山雞、野兔……忽然發現一只小白兔,便飛快地追去。追著追著小兔不見了,這時他跑渴了,想去找水喝,當他走到泉眼附近,抬頭一看,一只小鹿正“嗤兒嗤兒”地喝著泉水。他取出繩子,向小鹿甩去,恰巧套在小鹿的脖子上,他把小鹿抱在懷中,一看弟弟還沒有醒,就叫醒了他。守義揉了揉半睜開的眼睛,見哥哥守仁懷里抱著一只小鹿,急忙起來,問哥哥在哪里捉到的。守仁把經過說了一遍,弟弟高興得不得了。兩人商量把它養活起來,便用樹枝給小鹿壘了一個窩,解開繩子把小鹿放進去,圈了起來,又采來了鮮嫩的樹葉給它吃。以后守仁去打獵,守義就在家精心飼養這只可愛的小鹿。守義自從有了這只小鹿,再也不睡懶覺了。后來又有幾戶人家遷居到這里,把捕獲的鹿放在一起圈養起來。
這一年,皇帝派兵看守圍場,派人前來征稅,逼著他們將鹿獻給皇帝。人們不愿把鹿獻給皇帝,不忍心小鹿讓他們給弄死。獵戶們在王家兄弟的帶動下,把飼養的鹿全放跑了。王家兄弟為了避難,也離開了這里。從此,人們把這座山叫“鹿圈山”。
講述:張繼武(農民)
記錄:季 平
時間:1981年11月采錄于那丹伯鎮那丹伯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