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操_中文字幕一区在线_亚洲色图欧美激情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大片

東豐信息港(東豐信息網)業務電話(微信):188-4371-7227(周一至周日早8:00-晚6:00)
首頁 > 生活導航 > 【婚喪嫁娶】東豐縣各時期漢族婚禮介紹
東豐縣各時期漢族婚禮介紹
  清末民初,男婚女嫁,經媒人撮合,雙方家長同意,互換庚帖(男女雙方生辰八字),各請星士推卜。經過“合婚”,雙方命屬相合,女方通過媒人開出“彩禮單”,送給男方,媒人將男方“彩禮”一半或部分交給女方家,稱做“過小禮”,然后。“相門戶”(俗稱“定親”、也叫相媳婦),男方邀親友同媒人去女方看媳婦,并給女方“裝煙錢”。女方家備酒一盅,男女兩家主婚人各飲其半,稱做“換盅”。男方家在結婚前1個月左右,經媒人將“彩禮”余部送到女方家,名為“過大禮”,告知女方擇定的結婚日期、時辰、送親人員應屬什么命,忌什么屬相,新娘“坐福”方向等等,稱做“通信”。
  迎娶前1天,宦富人家新郎披紅帶花,由鼓樂相隨,先拜謁祖墓,再拜見親友,然后抬轎繞行街市,稱為“亮橋”。新郎乘坐的轎圍藍布,名為“官轎”(農村多騎馬),新娘乘坐的轎圍彩鳳或“八仙”圖案,名為“彩橋”。女方在女兒出嫁前l天,備置酒席宴請親友,親友贈以物或錢,稱做“添箱”,用車載或人抬,伴以鼓樂,向男家送新婚用品,叫做“晾嫁妝”。結婚當天俗稱“正日子”,迎親儀仗隊人數不等,先是雙鑼開道,后隨兩盞貼金喜字大紅提燈(農村多是雙對馬),其后是兩抬花轎(新娘彩橋不能空著,要由1名不滿1 2歲男童“壓轎”)。新娘到喜堂前下轎,先拜“天地”,后入洞房。男方家備酒席酬賓。席中,新郎新娘一起到各桌前敬酒,稱做“拜席”。當晚,青年們來“鬧洞房”。婚禮告成。翌晨,新娘禮祖先,拜公婆,認宗族親友,叫做“認大小”。第七天早晨,新郎新娘同去女方家,俗稱“回門”。第八天返回,俗云“接七還八,兩家都發”。第九天返回,俗云接七還九,兩家都有”。
  20年代以后,城鎮結婚儀式有所改變,不少人實行“文明結婚”,新郎衣西裝革履,胸配紅花;新娘著艷麗時裝,戴花冠披長紗,往返乘汽車或馬車。
  舊社會,貧苦農民或生活不富裕的人家,子女訂婚、結婚程序較簡單,特別是在災荒、戰亂年代,有不少青年男女面對“灶王爺”叩個頭,就算結婚。或有新郎不在,新娘抱1只公雞,勉成婚禮。
  新中國成立后,按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》實行自主婚姻。未婚青年男女,自由戀愛,經“介紹人”介紹同意后,正式訂婚,不要“彩禮”。結婚前到政府登記,領取結婚證后結婚。城鎮職工結婚,多以茶話會形式舉行婚禮;農村青年結婚仍“拜天地”、“鬧洞房”。60~70年代,訂婚時興以手表、自行車、縫紉機等為定物,80年代,訂婚以金銀首飾等物為定物。結婚前,男女雙方各備酒席,互請對方及親友,叫做“會親家”。男方家備地立柜、沙發、洗衣機、收錄機、彩電等高檔家具。結婚時,女方家里,陪送自行車或洗衣機、電視機等物,由男方用汽車迎娶,叫做“迎親”。舉行婚禮時,司儀主持,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,賓客致辭,聽郎新娘拜公婆。少數家庭儀式后有舞會。結婚當天,男方家備酒席,招待女方送親人員(俗稱“娘家客”)和親友,席間,新郎新娘逐桌敬酒。晚備煙茶、花生、瓜子、糖果招待前來“鬧洞房”的青年男女。機關團體、工礦企業職工在本部門舉行婚禮或舉行集體婚禮,其儀式比家庭婚禮簡便,只備煙茶糖果;另有“旅行結婚”形式,新郎新娘一起到附近城市或著名風景區游覽名勝古跡,回來就算完婚。
返回頂部 回到首頁
微信

手機APP二維碼

手機客戶端 發信息 查電話 去留言